挟持的成语(包含挟字的成语_包含挟字的四字词语)(28个))

挟持的成语(包含挟字的成语_包含挟字的四字词语):挟冰求温,抱炭希凉,倚势挟权,倚官挟势,字挟风霜,扶老挟稚,拖男挟女,拿粗挟细,挟主行令,挟人捉将,挟冰求温,挟势弄权,挟天子令诸侯,挟天子以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征四方,挟天子而令诸侯,挟山超海,挟朋树党,挟权倚势,挟泰山以超北海,挟筴读书,挟细拿粗,挟贵倚势,挟长挟贵,捉将挟人,挟而不服,挟冤记仇,八棒十挟。

1、挟冰求温,抱炭希凉  xié bīng qiú wēn,bào tàn xī liáng

释义:挟冰求温,抱炭希凉  夹着冰块以求温暖,抱着火炭希望能凉快。比喻行动与目的相违背,必然徒劳无功。

出处:《三国志·魏志·高柔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2、倚势挟权  yǐ shì xié quán

释义:倚势挟权  挟:倚仗。凭借权势,欺压别人

出处: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行至郊外,撞见一个倚势挟权地葛彪,马踏死小生的母,又打死的浑家。”  

3、倚官挟势  yǐ guān jiā shì

释义:倚官挟势  倚仗官府的权势。

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4、字挟风霜  zì xié fēng shuāng

释义:字挟风霜  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5、扶老挟稚  fú lǎo xié zhì

释义:扶老挟稚  扶:挽着;挟:夹在胳膊下。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出处:《宋史·可适传》:“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  

6、拖男挟女  tuō nán xié nǚ

释义:拖男挟女  拖:牵引;挟:夹在胳膊下。身边带着儿女。形容生活负担重,生活水平受到影响或行动不方便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吓得城外各关厢人等,拖男挟女,顾不得家私,都往州城中走。”  

7、拿粗挟细  ná cū xié xì

释义:拿粗挟细  比喻惹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元 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若有那拿粗挟细踏狗尾的但风闻,这东西一半儿停将一半儿分。”  

8、挟主行令  jiā zhǔ xíng lìng

释义:挟主行令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出处:《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9、挟人捉将  xié rén zhuō jiàng

释义:挟人捉将  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出处: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挟人捉将干般勇。武艺精熟敢战争。”  

10、挟冰求温  xié bīng qiú wēn

释义:挟冰求温  挟:夹持。比喻行动跟目的截然相反,事情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  

11、挟势弄权  jiā shì nòng quán

释义:挟势弄权  倚仗势力,玩弄权术。

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情悔》:“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的尽!”  

12、挟天子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释义:挟天子令诸侯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元·孔文卿《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第一折:“信着个挟天子令诸侯紫绶臣,待损俺守边塞破敌军铁衣郎!”  

13、挟天子以令天下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tiān xià

释义:挟天子以令天下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同“挟天子以令诸侯”。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从。”  

14、挟天子以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释义: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15、挟天子以征四方  xié tiān zǐ yǐ zhēng sì fāng

释义:挟天子以征四方  挟:挟制。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16、挟天子而令诸侯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释义: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制;诸侯: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挟制着皇帝,用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蓄士马以讨后庭,谁能御之?”  

17、挟山超海  xié shān chāo hǎi

释义:挟山超海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18、挟朋树党  xié péng shù dǎng

释义:挟朋树党  朋:互相勾结的同类人。依仗同类,树立党派

出处:南朝·梁·沈约《恩幸传论》:“外无逼主之嫌,内无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挟朋树党,政以贿成。”  

19、挟权倚势  xié quán yǐ shì

释义:挟权倚势  挟:倚仗。凭借和倚仗权势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20、挟泰山以超北海  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

释义:挟泰山以超北海  挟:夹持;超:跨过。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1、挟筴读书  xié cè dú shū

释义:挟筴读书  挟:夹持;筴:同“策”,古代简册、书籍。手拿图书,一心读书。形容勤奋学习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22、挟细拿粗  xié xì ná cū

释义:挟细拿粗  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

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  

23、挟贵倚势  xié guì yǐ shì

释义:挟贵倚势  挟:倚仗。倚仗富贵权势

出处:清·陈夔龙《梦蕉亭杂记》第一卷:“端邸挟贵倚势,盛气凌人,汉大臣中,稍有才具者,必遭忌克。”  

24、挟长挟贵  xié zhǎng xié guì

释义:挟长挟贵  挟:倚仗;长:年长;贵:显贵。自恃年长或尊贵,以欺压别人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者也,友其德也。”  

25、捉将挟人  zhuō jiàng xié rén

释义:捉将挟人  挟:挟制。在战斗中能够制服敌人,活捉其将领

出处: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四折:“枉了他父子每舍死忘生,苦征恶战,扯鼓夺旗,捉将挟人。”  

26、挟而不服  xie er bu fu

释义:挟而不服  被挟持而不屈服。

27、挟冤记仇  xié yuān jì chóu

释义:挟冤记仇  把冤仇记在心上。

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一折:"倘若挟冤记仇,须贾,你觑者,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濠边,四下里安环,八下里拽炮,人平了你宅舍,马践了你庭堂。"  

28、八棒十挟  bā bàng shí jiā

释义:八棒十挟  亦作“ 八棒十枷 ”。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挟,夹棍,也写作“枷”。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勘姦情,八棒十挟。”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四折:“又无那八棒十枷罪,止不过三交两句言。”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