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张永明吃人案(云南张永明事件)
明朝的藩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始自于朱元璋册封自己的子孙为王,他因为自己出身贫寒,身边没有庞大的宗室为依托,故此为了巩固统治,他效法汉唐以来的分封制度,自己加以增减,最终形成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明朝特殊分封制度。
>云南张永明吃人案(云南张永明事件)
朱榑的封地是青州府,因此他的镇守范围就是山东。他趁着山东天高皇帝远,不在父亲跟前,开始在山东胡作非为,横行不法,稍有不顺就胡乱杀人,甚至于由于无聊拉郎配,总之朱榑在山东彻彻底底成了混世魔王。榑数历塞上,以武略自喜,性情凶暴,多行不法。
建文四年是朱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毕竟这个时候的他京城为了侄子的鱼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杀,因此每天都处于恐惧之中,一直到建文四年,朱棣攻入南京。
朱棣起兵的理由就是反对朱允炆迫害宗室,所以一入南京马上派人去保护着两位老弟。结果与世隔绝的朱榑毫不知情,看到来人还以为是侄子派人来杀自己,吓的嚎啕大哭,最后解释明白才知道苦难的日子结束了。建文初,有告变者,召至京,废为庶人,与周王同禁锢。燕兵入金川门,急遣兵护二王。二王卒不知所以,大怖,伏地哭。已知之,乃大喜。
朱棣起兵完全是为了自己,他当了皇帝怎么能纵容这些兄弟胡作非为,不过他毕竟这个时候还无法处理这些兄弟,于是他特意将朱榑召到京城当面对他说不严忘记建文那个时候受的苦,暗示他要收敛老老实实的,大家都好。
朱榑是个聪明人自然听出了四哥话里话外的意思,但是他骄横惯了,除了老爹他谁也不怕,根本不把四哥的话放在心上,反而开始埋怨四哥,大家都是太祖的儿子,你凭什么管我。
心怀不满的朱榑开始起了异心,他回到青州后暗地里招揽了不少刺客准备见机行事,同时找来一群江湖术士每天诅咒四哥,私下里打造武器,并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让自己的护卫接管了青州城的防务,同时以修王府为名大肆扩张,居然将王府和青州城修到了一起,这样一来青州官府的兵根本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
永乐四年,朱榑前往京城朝见朱棣,这个时候大臣们表示朱榑在青州横行不法,理应处罚。这一下子惹怒了朱榑,他不顾朝廷礼仪当着朱棣和满朝文武大声呵斥他们“奸臣喋喋,又欲效建文时耶!会尽斩此辈。”他说完痛快了,朱棣不高兴,朱榑在我眼前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回到封地一定会造反的,这个人决不能留。
于是朱棣当机立断将朱榑囚禁,随后剥夺了他的兵权,诛杀了他的手下,随后又在青州发现了大量军械,于是朱榑坐实了造反的事实,不过就这样朱榑还不老实,还口出怨言。
2、无所事事愚蠢被废的辽王朱宪?
辽王这一脉出自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洪武二十一年,朱植被封为卫王,不过朱元璋考虑北方防务的问题,在不久就改封朱植为辽王,封地为广宁州。
朱棣起兵造反后,远在南京的朱允炆考虑到朱棣身边兵强马壮的宁王辽王会和朱棣合兵反叛朝廷,于是下旨让宁王和辽王前往南京。
辽王朱植思考半天认为四哥和侄子实力想必过于悬殊,四哥造反只是自取灭亡,因此他决定投奔侄子,可是陆路已经被战火阻断,为此朱植坐船渡海冒着生命危险跑到了南京。
谁也没想到,当初不看好的朱棣居然赢了,夺去了皇位,故此他对这个不支持自己的弟弟十分厌烦,但是因为朱植没有过错也不好报复,于是朱棣将他再次将他打发到了荆州,并且剥夺了他的护卫,只留下了三百多的侍卫厨子等服务人员。
朱植死后,王位在他的后代中传承最后传到了第八位辽王朱宪?手中。
这个朱宪?由于出身王族,自幼养成了自大的毛病,再加上无所事事,最后惹出了祸事。
朱宪?的父亲很早去世,他继承了王位,母亲毛王妃管理王府。毛王妃望子成龙,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才,可是朱宪?偏偏不喜欢读书,为此毛王妃多少次严厉教训他,可是朱宪?就是不求上进。为此毛王妃不惜采取对比法,辽王府有一个侍卫名叫张镇,他有一个孙子叫张白圭是当时荆州有名的天才,于是毛王妃就对朱宪节说:“似你如此不上进,久后必为白圭所致。”这个张白圭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朱宪?本来不求上进,听到老娘天天唠叨已经够烦了,今天听到老娘那他和张白圭相比,他更是不高兴,张白圭算什么东西,不就是一个侍卫的孙子吗?会写几篇文章就了不起了,自己可是出身皇族,这一点他能比吗?
朱宪?越想越气,最后他决定报复张白圭。不久之后张白圭考中了举人,朱宪?表示这不光是张家的喜事,也是辽王府的喜事,于是他将张镇找来摆开宴席庆祝,结果张镇因为喝得太多居然死了。
这件事谈不上是杀害,毕竟喝酒这种事说不清楚,顶多算是事故,再加上朱宪?势力大,也不好说什么。张家只能认了,不过张白圭始终没有忘记这事。
朱宪?在荆州吃喝玩乐,总是这一套时间长了也就觉得无趣,而且他无法出荆州城,故此感到十分无聊。就在这个时候他得知了远在北京的嘉靖皇帝每天修道炼丹,他感到这是个好事,一来他知道自己祖先和皇帝的过节,自己可以借这个机会讨好皇帝,二来可以发泄自己的无聊,修道可是以前没玩过的。
于是朱宪?从一个纨绔子弟迅速转变成一个道士,很快朱道士的大名传到了北京,嘉靖皇帝听说朱道士的行为后很高兴,于是赐给他一个清微忠教真人的称号,还有一个金印。这等于是被皇帝认可了,于是朱宪?在荆州城里玩开了,到处给人做法驱邪,后来看到无人找自己,他就出去找流浪汉进行作法,然后借着皇帝的名头胡作非为,弄得荆州城怨声载道。
嘉靖皇帝死后,隆庆皇帝继位,他很反感父亲嘉靖的那一套,于是朱宪?倒霉了。此时他当年得罪的张白圭已经摇身一变成了朝廷重臣张居正,于是朱宪?开始了倒计时。
很快就有于是陈省弹劾朱宪?干的违法事,隆庆皇帝下令剥夺他的真人称号和金印。看到朱宪?倒霉,破鼓万人捶,不捶白不捶,紧接着又有人弹劾朱宪?十三条大罪。
嘉庆帝派刑部侍郎洪朝选前往调查,张居正希望洪朝选调查出朱宪?谋反罪行,但是洪朝选坚持朱宪?有罪但是没有到谋反的地步,本来这样就完事了。但是朱宪?却选择了作死。朱宪?给了朝廷口实,他看到朝廷派人调查自己,根本不知道给怎么办,为了诉说自己冤屈,自己在王府树立了一个旗杆挂上一面大旗写着“讼冤之纛”。这在调查副使汪笃臣看来,就是准备造反,因此马上发兵抓了朱宪?,随后上报朝廷。
张居正对汪笃臣很满意,对于洪朝选很生气,于是故意指使手下陷害汪朝选最后让他死在了狱中,至于朱宪?,谋反理应是死罪,但是隆庆帝念在亲戚一场份上,废为庶人,禁锢在凤阳高墙,至于辽王爵位从此废除,辽王族人交给楚王管理,至此从朱植受封相传了百年的辽王从此消失。
正德十四年,朝廷终于下定决心处理宁王的事,要收缴他之前的护卫,剥夺他夺取的田地,对于宁王则责令他改过自新。
朱宸濠感到不能等待了,于是借着自己生日宴请当地官员的机会公开造反。
朱宸濠随后被亲率大军而来的明武宗带回了北京,在通州朱宸濠被杀,在被处死前,朱宸濠想起了他起兵时自己妻子曾经劝他不要造反,他没有听从,于是感慨的说“昔纣用妇言亡,我以不用妇言亡,悔何及!”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晚了,伴随着朱宸濠的死,宁王被彻底废除,不复存在、
朱棣靖难起兵后,朱橞看到朱棣以一个藩王对抗朝廷,绝无胜算,于是直接跑回南京。这让朱允炆十分高兴,他认为朱橞忠心,于是将保卫南京金川门的重任交给了他,谁知道朱橞并不忠心,他看到朱允炆大势已去,于是直接打开金川门让朱棣兵不血刃进入南京,立下了大功,朱棣很高兴将他改封到长沙作为奖励。
同时朱橞积极和自己的哥哥蜀王联系,希望结成同盟,准备在元夕借献灯的名义,派人潜入宫中杀了朱棣。不过这个计划因为蜀王的反对被迫中止,于是只能采取公开造反的办法。
蜀王的儿子崇宁王朱悦燇逃到他这里避难,朱橞看到侄子和朱允炆很像,于是表示他就是朱允炆,于是以他的名义造反。橞因诡众:“往年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君,今在邸中。我将为申大义,事发有日矣。”
对于他的造反,朱棣早就知道了,朱橞的部将早就举报了,护卫都督佥事张兴见橞为不法,惧祸及,因奏事北京,白其状。因为这里面涉及了蜀王,故此朱棣一直在等待蜀王的态度。果然蜀王也在不久之后举报了朱橞。
伊王是朱元璋第二十五子朱?一脉。因为第二十六子朱楠早夭,故此朱?成为朱元璋最小的儿子,他在洪武二十四年被封为伊王,封地为洛阳。可以说朱元璋还是很疼爱这个小儿子的,只不过他没想到这个小儿子一脉世代都是恶人,最终为自己的混作非为付出代价。
朱?被封为伊王后因为年龄小和靖难之役的关系,没有就藩,一直到永乐六年才前往洛阳,因为从小没了父亲,又远离哥哥,无人教育管束,很快养成了放荡不羁胡作非为的性格。
朱?好武,他好武不是去杀敌报国,而是跑出去杀普通老百姓,遇到男人和女人就把他们的衣服拔掉,头发去取乐,弄得洛阳人人怨恨,最后他死在了永乐十二年。他死后,朝廷大臣就主张废掉他的爵位以此教训宗室,但是被朱棣拒绝。
朱?死后,儿子朱颙炔继承了父亲的顽劣基因,放纵手下扰民,使得“洛阳人苦之”。他死后,接下来的五位伊王倒是没有像这两位一样闹出大乱子,到了第六代伊王朱典楧继承王位后,终于开启了被废的序幕。
嘉靖帝还是很给面子的,只下令革去朱典楧俸禄三分之二,拆掉违建,释放民女,交出手下恶人就可以了。
但是这道诏令却刺激了朱典楧,长期骄横的他压根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于是公开聚聚甚至表示“牒何为者,可用障棂耳!”。
之前他修违建、抢民女,嘉靖都可以不管,但是蔑视皇帝权威,他就无法硬受了,于是嘉靖下令调查。最后三法司表示“典楧淫暴,无藩臣礼,陛下曲赦再四,终不湔改,奸回日甚。降庶人,禁锢高墙,削除世封。”
而朱高煦从小就表现的十分顽劣,当年他曾经去南京学习,结果惹得爷爷朱元璋很不高兴,就连他的舅舅徐辉祖都表示这个外甥是个无赖。
朱棣起兵造反后,朱高煦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朱棣对长子不满,对于英勇善战的朱高煦倍加重视曾经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因此朱高煦倍加努力,在战场上所向睥睨,多次救下处于落败中的朱棣。
对于这个结果,朱高煦十分不满,他对太子是志在必得,结果不但没当上太子,反而被发往云南,他实在不能接受。于是公开表示“我何罪!斥万里。”坚决不去。对于他这种行为,朱棣没有纠正,因为他确实对这个儿子有愧,这样的封赏看上去确实不公。
朱高煦知道父亲对大哥不满,他没有死心,还想着夺取太子的位子,因此不断对大哥进行各种陷害,甚至于暗中挑选勇士,招揽兵员,在南京胡作非为。这让朱棣十分不高兴,于是将他的封地改成了青州,结果他还是不去,因为他知道一离开南京他就不可能再登上皇位。对于朱高煦的行为朱棣表示“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骂了一顿还是不管用,于是朱棣只能听之任之,他对朱高煦真没办法。
朱高煦死里逃生并不甘心失败,他在封地依然进行着夺取皇位的阴谋,他派儿子留在京城作为自己的内应,本来想着趁朱高炽死伏击从南京刚回来的朱瞻基,结果失败,眼睁睁看着朱瞻基继位。
面对皇帝亲来,朱高煦心里害怕了,他知道自己造反不得人心,最后面对朝廷征讨大军,朱高煦胆怯了,背地里偷偷跑出去投降了。顿首言:“臣罪万万死,惟陛下命。”
朱见沛在钧州生活了几十年,过得很平淡,于是他的王位由他的儿子孙子相继继承。
嘉靖五年,朱厚爝继承了王位。朱厚爝为人很投机,看到嘉靖帝非常喜欢道教,尤其是倒是陶仲文受信任,他拼命巴结陶仲文,平日里也做道士打扮,每天修仙炼丹,通过陶仲文使得嘉靖帝对朱厚爝印象良好,于是嘉靖帝赐封朱厚爝为太清辅元宣化真人,并赐予金印。
朱载埨故意表示不给,反而交给陶仲文让他给嘉靖帝。这让梁高辅十分难堪,于是梁高辅故意将朱载埨不久前偷偷去扬州凤阳的事说给嘉靖帝。
嘉靖帝听了大怒,藩王不经皇帝擅离封地这可不得了,某非朱载埨想谋反?嘉靖帝没有迟疑,马上下令剥夺了朱载埨的真人封号和金印,然后调查。
当皇帝的使者和巡按走进徽王府的时候,朱载埨害怕了,他没想到徽王传了四代居然会在自己手里被废,他更不想被关进凤阳高墙,那里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与其在那里面度过后半生不如现在就死了。于是朱载埨跑到望龙亭,叹息道:“吾不能自明,徒生奚为!”随后自杀而死。他死后他的妻子相继自杀,儿子们全部被废送往开封由周王管理。于是传承了将近九十年的徽王不复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