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战国,诸侯争雄,天下混乱。在那个狼烟四起,战火纷纷的时代,底层百姓惶恐不得终日,而各国君王,更是担心国家前途,鹿死谁手,难以预料。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是当时任何一个诸侯的国君,该如何安定国家?如何长久发展?以及天下又该何去何从?相信你也会感到困惑迷茫。
>合纵连横(合纵连横是什么意思)
这些疑问,有个国君忍不住了,魏襄王,他想找个人问问,找谁?当然是圣人了。他问孟子:“怎样才能平定天下?”孟子说:“天下统一才能平定。”襄王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不嗜好杀人的能够统一天下。”王又问:“谁愿意归附呢?”孟子说:“天下没有不愿归附的人。大王知道那稻苗吧?七八月遇到天气干旱,稻苗快要枯死了。只要天上浓云密布,降下大雨,稻苗就又会勃然生长、郁郁葱葱。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谁能阻止得了?”圣人就是圣人,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就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实质。孟子说的,无非就是天下要想安定,就得施行仁德的王道,让天下归心,实现统一。话说起来是简单,但要具体做到,可能不太容易,就算能成功,估计也很慢。况且很多人会觉得这也太理想化了,难办。魏襄王估计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也就没了下文,该咋办咋办吧,这个做不到。不光魏襄王,终其战国一时,也未有能做到的。
圣人虽然给了答案,但不好实现,也太慢。那有没有快的呢?有,那个时候出现了一批权谋家,提出一个高大上的谋略:合纵连横,以此来安定天下。苏秦、张仪为主要代表人物,这哥俩还是同学,老师当然是大名鼎鼎的鬼谷子。要解释合纵连横,得先把战国时期的大体形势说一下,战国时期主要的国家是七家,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秦是独一档的,实力最强,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想打谁就打谁,我们就叫他一超吧;第二档的是强国,比方齐楚之类,像今天的英、法、德、俄罗斯等,也包括我们中国哦;剩下的就是最差的弱国,比方燕韩之类。简单说就是”一超多强及弱“。明确了这个,合纵连横就好解释了。所谓合纵,就是其它六国无论强弱,合在一起,共同抵抗秦国,因为单独一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这样合起来秦国就不敢随便打谁,一旦打了哪个国家,其他的就合力攻秦。合纵跟今天的欧盟差不多,只不过欧盟是经济联盟,合纵是纯军事联盟,以这种方式各国先谋求安定发展再说。连横呢,主要是秦国的谋略,来破合纵,秦国虽有吞并天下的能力,但要全部吃下来短时间也不行,那就先与某个或几个大国连合起来,说好我们不打,然后腾出手来专打一些弱国,把弱国灭了,后期几个大国再逐步消灭。合纵连横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战略。这个战略,放到今天的世界,依然适用,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中国智慧。那么战国时期,这个战略实行的如何呢?
苏秦先到了秦国,跟秦王献计连横来兼并天下,不知道是苏秦长的丑了还是怎么回事,秦王就是不待见他。这苏秦一看,心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不听我的,我让你见识下我的厉害。回头去了燕国,跟燕王吧啦吧啦一堆,说明六国合纵抗秦的好处,燕王同意了,把这事也交给苏秦去办,需要什么燕王都支持供应。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将六国全都说通,订好了盟约,苏秦做各国全权代理人,一人兼任六国宰相,兵权也有自己协调指挥,各国还将大量金钱物资都给到了苏秦。这下苏秦红了,集权利、地位、金钱于一身,名动天下。苏秦在游说的时候,秦国曾经在打魏国,苏秦怕合纵还没说成,别给搅了,就暗地里找到张仪,资助他去秦国,到秦王身边做事,意思很明白,就是让他阻止秦王别搞连横。张仪到是义气,说只要苏秦在,我张仪绝不提连横之事,就这样合纵算是搞成了。但秦王不傻啊,没多久,秦王就逼齐国魏国跟自己一起去打赵国,来破坏合纵,齐魏也是没骨气,听从了秦国。这下赵国火了,找来苏秦问责:你这都搞的啥啊,金钱物资的都给了,我照样顿打。苏秦也慌了,就跟赵王说这样吧,你派我去燕国,去燕国那我想办法报复齐国,也算给你报仇,赵王派他去了。这苏秦去了燕国,一呆好几年,也没什么动作,谁知他竟整出个桃色新闻,跟燕王死去的父王的一个夫人通奸,这、这、这让人大跌眼镜啊,燕王知道了大怒,苏秦怕治罪,赶紧跟燕王说”那个,你派我去齐国吧,我去祸害齐国,让你得利“。这又去了齐国,就忽悠齐王盖华丽的宫殿,建游乐的园林,反正怎么奢侈怎么来,以此来削弱齐国,后来又跟齐国一大夫争宠,被人杀死。反观张仪,比苏秦倒是强些,一直在秦国受到了重用。合纵失败,尤其到苏秦死掉后,张仪帮秦王以连横的方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使秦国获得了大片土地,离一统天下越来越近。张仪也位高权重,一时风光无限。后来秦惠王死,秦武王即位,不太看好张仪,张仪感觉苗头不对,三十六计走为上,不再帮秦连横,转而想去合纵,于是找了个机会去了魏国,折腾一年后也死去。至此,合纵连横落下了帷幕,之后的也就乏善可陈。
合纵连横可谓精彩,却并没有达到安定天下的效果,战乱依然不断,为什么呢?原因是这些纵横家们其实内心并无安定天下、造福众生的理想,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得到功名利禄而已。苏秦本要连横,秦国不给机会,就去搞合纵了,那到底是连横能让天下有未来,还是合纵?他根本不乎,只要能自己发达,可以放弃一切立场。张仪也是,只为自身利益着想,你想指望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功?有人说这些人牛啊,呼风换雨般就能掌控各国,是当世大丈夫。孟子嗤之以鼻,”这算什么大丈夫。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大丈夫。“一群势利小人,跳梁小丑而已,为圣人所不齿。当然,合纵连横是一个好的谋略,具有实际意义,但它是术,而不是道,道是根本,术只是辅助,只有把握道,才能驾驭术,达到事半功倍。忘记道而只求术,好比走路,走在对的路上可能慢点,但会越来越接近终点,如果走在错的路上,越快终点越远。所以圣人坚守道,而不谈术。我们回看那段历史,虽然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纷呈,但没有真正的王者,只有一个霸者,秦,最后经历短暂的统一也分崩离析,再次验证圣人的智慧。而把时间再往后拉长,那个接近圣人所理想的朝代,老百姓所喜悦的国度——大汉,姗姗而来!大汉,让老百姓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从此华夏在这片土地上,以汉族的身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今天,我党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不也是来自于圣人的智慧——仁德吗。
读史,明兴旺,知荣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