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字是击的成语(第三个字是击的成语)(40个))

第二个字是击的成语(第三个字是击的成语):不自量力,中流击枻,中流击楫,以半击倍,以卵投石,以逸击劳,以防不测,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击壤鼓腹,击碎唾壶,各个击破,吹竹弹丝,唾壶击碎,唾壶击缺,声东击西,太平盛世,奋发图强,悲歌击筑,戒备森严,投卵击石,抚掌击节,抱关击柝,指南攻北,摩肩击毂,敲金击玉,敲金击石,枕戈击楫,架肩击毂,祖生之鞭,辞富居贫,辞尊居卑,避实击虚,避实就虚,避强击弱,避强击惰,重关击柝,重门击柝,鼓腹击壤,有如大江。

1、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释义:不自量力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2、中流击枻  zhōng liú jī yì

释义:中流击枻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3、中流击楫  zhōng liú jī jí

释义:中流击楫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4、以半击倍  yǐ bàn jī bèi

释义:以半击倍  用半数兵力击破一倍于己的敌人。形容取胜之易。

出处:《管子·制分》:“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半击倍。”尹知章注:“敌国器备,不可施行;故此虽半,可以击彼之倍。”  

5、以卵投石  yǐ luǎn tóu shí

释义:以卵投石  卵:蛋;拿着鸡蛋去碰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作“以卵击石。”

出处:先秦 墨翟《墨子 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6、以逸击劳  yǐ yì jī láo

释义:以逸击劳  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  

7、以防不测  yǐ fáng bù cè

释义:以防不测  防:防备;测:推测、预测、料想。用来防备不曾预料到的事。

出处:张中明《人生劫》:“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抢险的一切准备,~,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  

8、出其不意  chū qí bù yì

释义:出其不意  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意料到。原指作战时;在对方料想不到或没有准备时;进行突然袭击。现泛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

出处:孙武《孙子 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9、出奇制胜  chū qí zhì shèng

释义:出奇制胜  奇:奇兵;计;制胜:夺取胜利。①原指作战时运用奇兵或奇计;出敌人不意;制服敌人。②泛指用新奇的、出人意外的办法获胜。

出处:唐 陆贽《论替换李楚琳》:“楚琳卒伍凡材,厮养贱品,因时扰攘,得肆猖狂,非有陷坚殪敌之雄,出奇制胜之略。”  

10、击壤鼓腹  jī rǎng gǔ fù

释义:击壤鼓腹  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

出处:《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11、击碎唾壶  jī suì tuò hú

释义: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晋书 王敦传》:“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12、各个击破  gè gè jī pò

释义:各个击破  各个:逐个;击:攻。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有时也比喻将问题逐个解决。

出处: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集中红军相机应付当前之敌,反对分兵,避免被敌人各个击破。”  

13、吹竹弹丝  chuí zhú dàn sī

释义:吹竹弹丝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14、唾壶击碎  tuò hú jī suì

释义:唾壶击碎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15、唾壶击缺  tuò hú jī quē

释义:唾壶击缺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16、声东击西  shēng dōng jī xī

释义:声东击西  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出处: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17、太平盛世  tài píng shèng shì

释义:太平盛世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18、奋发图强  fèn fā tú qiáng

释义:奋发图强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出处: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19、悲歌击筑  bēi gē jī zhù

释义:悲歌击筑  以之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载: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20、戒备森严  jiè bèi sēn yán

释义:戒备森严  戒备:警戒防备;森严:严肃;严密。指警戒防备极其森严。

出处:《国语 晋三》:“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21、投卵击石  tóu luǎn jī shí

释义:投卵击石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  

22、抚掌击节  fǔ zhǎng jī jié

释义:抚掌击节  抚掌:拍手。击节:打拍子。①拍手为乐曲打拍子。②拍手表示非常赞赏。

出处:《晋书·谢尚传》:“便着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  

23、抱关击柝  bào guān jī tuò

释义:抱关击柝  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24、指南攻北  zhǐ nán gōng běi

释义:指南攻北  犹声东击西。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25、摩肩击毂  mó jiān jī gǔ

释义:摩肩击毂  肩膀和肩膀相摩,车轮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往来拥挤。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26、敲金击玉  qiāo jīn jī yù

释义:敲金击玉  见“敲金击石”。

出处: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27、敲金击石  qiāo jīn jī shí

释义:敲金击石  金、石:指钟磬一类的乐器。演奏钟磬等乐器。也形容声音铿锵。

出处: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阁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28、枕戈击楫  zhěn gē jī jí

释义:枕戈击楫  枕着兵器,拍击船桨。形容杀敌心切,志节慷慨。

出处:清·浴日生《海国英雄记·坐朝》:“便凭着这肝胆轮囷,枕戈击楫,逐鞑虏早复神京也呵!”  

29、架肩击毂  jià jiān jī gū

释义:架肩击毂  肩膀相挨,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辆拥挤。

出处:唐·高彦林《唐阙史·卢渥》:“及赴任陕郊,洛城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设祖筵,遮于行路,洛城为之一空。都人观者架肩击毂。”  

30、祖生之鞭  zǔ shēng zhī biān

释义:祖生之鞭  祖生:指晋人祖逖。祖逖立志收复国土。比喻奋勉向上或先占一着

出处:《晋书·刘琨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31、辞富居贫  cí fù jū pín

释义:辞富居贫  辞:推辞,推却。原指拒绝厚禄,只受薄俸。现形容抛弃优厚待遇,甘于清贫的生活。

出处:《孟子·万章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32、辞尊居卑  cí zūn jū bēi

释义:辞尊居卑  辞:推却。不受尊位,甘居卑下。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  

33、避实击虚  bì shí jī xū

释义:避实击虚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34、避实就虚  bí shí jiù xū

释义:避实就虚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35、避强击弱  bì qiáng jī ruò

释义:避强击弱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36、避强击惰  bì qiáng jī duò

释义:避强击惰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37、重关击柝  zhòng guān jī tuò

释义:重关击柝  见“重门击柝”。

出处:《宋书·沈攸之传》:“所以未具上闻者,欲待至上,面自咨申。不图重关击柝,觐接莫由。”  

38、重门击柝  chóng mén jī tuò

释义:重门击柝  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

出处:《周易 系辞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39、鼓腹击壤  gǔ fù jī rǎng

释义:鼓腹击壤  同“击壤鼓腹”。

出处:《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40、有如大江  yǒu rú dà jiāng

释义:有如大江  指着长江起誓以显示自己的诚意和可信。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君必效忠节,以解疑议,登身朝到,夕召兵还,此言之诚,有如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