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某一地方宜居的词(形容一个地方适宜居住的成语)(26个))

形容某一地方宜居的词(形容一个地方适宜居住的成语):不知肉味,井底之蛙,依山傍水,安家立业,安家落户,安居乐业,安常守分,安常守故,安身之地,安身之处,安身立命,山间林下,放诸四夷,柴米夫妻,根生土长,浪迹天涯,熬清守淡,立足之地,立锥之地,累块积苏,荜门委巷,萍踪浪迹,颠沛流离,髀里肉生,积苏累块,拘墟之见。

1、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释义: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释义: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3、依山傍水  yī shān bàng shuǐ

释义:依山傍水  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

出处: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4、安家立业  ān jiā lì yè

释义:安家立业  安置家庭;创立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

出处:梁斌《漫谈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5、安家落户  ān jiā luò hù

释义:安家落户  安:安置;落户:指定居。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种动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

出处: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6、安居乐业  ān jū lè yè

释义:安居乐业  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7、安常守分  ān cháng shǒu fèn

释义:安常守分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8、安常守故  ān cháng shǒu gù

释义:安常守故  习惯于日常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出处: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9、安身之地  ān shēn zhī dì

释义: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10、安身之处  ān shēn zhī chù

释义: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11、安身立命  ān shēn lì mìng

释义:安身立命  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12、山间林下  shān jiān lín xià

释义:山间林下  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

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  

13、放诸四夷  fàng zhū sì yí

释义:放诸四夷  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14、柴米夫妻  chái mǐ fū qī

释义:柴米夫妻  为柴米的需要而结合的夫妻。指物质生活条件低微的贫贱夫妻。

出处: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谚语》:“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  

15、根生土长  gēn shēn tǔ zhǎng

释义:根生土长  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

出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却不道一般儿根生土长,开花结子,带叶连枝。”  

16、浪迹天涯  làng jì tiān yá

释义:浪迹天涯  浪迹:到处流浪、漂泊;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到处流浪;走遍天下。形容人生漂泊无定。

出处:唐 卢氏《逸史》:“李生告归曰:‘某不能甘此寒苦,且浪迹江湖。’”  

17、熬清守淡  áo qīng shǒu dàn

释义:熬清守淡  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某不肖,将家私荡尽,赖我贤妻熬清守淡。”  

18、立足之地  lì zú zhī dì

释义:立足之地  立足:站住脚。能够站得住脚的地方。比喻存身的处所。

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你们这班狂妄之徒,还有立足之地么?”  

19、立锥之地  lì zhuī zhī dì

释义:立锥之地  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20、累块积苏  lěi kuài jī sū

释义:累块积苏  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

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暨及化人之功,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21、荜门委巷  bì mén wěi xiàng

释义:荜门委巷  荜:同“筚”;荜门:柴门;委巷:小巷。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

出处:宋·叶适《廷对》:“荜门委巷之士,其势与力不足以自存矣,可谓微也。”  

22、萍踪浪迹  píng zōng làng jì

释义:萍踪浪迹  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出处:明 徐霖《绣襦记》:“相公这样人家,萍踪浪迹,你那里去寻他?”  

23、颠沛流离  diān pèi liú lí

释义:颠沛流离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出处: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24、髀里肉生  bì lǐ ròu shēng

释义: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25、积苏累块  jī sū lěi kuài

释义:积苏累块  苏:柴草;累:重叠;块:土块。堆积的柴草和重迭的土块。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

出处:《列子·周穆王》:"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  

26、拘墟之见  jū xū zhī jiàn

释义:拘墟之见  拘:拘守;墟:指所居住的地方。原指井底之蛙受所处空间的限制,只能看到一点天空。现多用来形容狭镒短浅的见识。

出处:汉·扬雄《汉言义疏·重黎卷第十》:"而以神明不测之德言之,则昊天者群灵之总汇,五帝者一神之化身,分之则为六天,合之仍为一体。必斤斤较量其高卑,斯拘墟之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