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与否定词搭配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的成语)(40个))

只能与否定词搭配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句的成语):一时一刻,一棍子打死,一概而论,一笔抹杀,一笔抹煞,一蹴而就,不以为然,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缺少,不知天高地厚,不费吹灰之力,不问青红皂白,以不济可,以人废言,以古非今,以宫笑角,以白诋青,励精图治,同日而语,吹灰之力,善罢干休,天高地厚,恶不去善,持之以恒,无可厚非,无可救药,无时无刻,望其项背,毫不在意,泥古非今,混为一谈,狂妄自大,百无一是,相提并论,等量齐观,等闲视之,轻而易举,青红皂白,颂古非今,鹿死谁手。

1、一时一刻  yī shí yī kè

释义:一时一刻  指非常短暂的时间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2、一棍子打死  yī gùn zi dǎ sǐ

释义:一棍子打死  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

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3、一概而论  yī gài ér lùn

释义:一概而论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4、一笔抹杀  yī bǐ mǒ shā

释义:一笔抹杀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遂将前后爱书,一笔抹杀。”  

5、一笔抹煞  yī bǐ mǒ shā

释义:一笔抹煞  抹煞:涂抹掉;勾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也作“一笔抹杀”。

出处: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6、一蹴而就  yī cù ér jiù

释义: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出处: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7、不以为然  bù yǐ wéi rán

释义:不以为然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出处: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8、不可同日而语  bù kě tóng rì ér yǔ

释义: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9、不可缺少  bù kě quē shǎo

释义:不可缺少  必不可少的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10、不知天高地厚  bù zhī tiān gāo dì hòu

释义:不知天高地厚  不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形容狂妄无知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11、不费吹灰之力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释义: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12、不问青红皂白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13、以不济可  yǐ bù jì kě

释义:以不济可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14、以人废言  yǐ rén fèi yán

释义:以人废言  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以古非今  yǐ gǔ fēi jīn

释义: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6、以宫笑角  yǐ gōng xiào jiǎo

释义:以宫笑角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出处: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17、以白诋青  yǐ bái dǐ qīng

释义:以白诋青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18、励精图治  lì jīng tú zhì

释义: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宋史 神宗纪赞》:“厉精图治,将大有为。”  

19、同日而语  tóng rì ér yǔ

释义:同日而语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20、吹灰之力  chuī huī zhī lì

释义:吹灰之力  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21、善罢干休  shàn bà gān xiū

释义:善罢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22、天高地厚  tiān gāo dì hòu

释义:天高地厚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出处:《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脊。”  

23、恶不去善  wù bù qù shàn

释义:恶不去善  不因为厌恶某人而否定他的优点。

出处: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24、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

释义:持之以恒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25、无可厚非  wú kě hòu fēi

释义:无可厚非  厚:重;非:否定。没有什么可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出处:《汉书 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26、无可救药  wú kě jiù yào

释义:无可救药  比喻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27、无时无刻  wú shí wú kè

释义:无时无刻  时、刻:时间;时候。没有一时一刻。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28、望其项背  wàng qí xiàng bèi

释义:望其项背  见“望其肩项”。

出处: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29、毫不在意  háo bù zài yì

释义:毫不在意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30、泥古非今  nì gǔ fēi jīn

释义:泥古非今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当今的。形容崇尚陈规旧法,贬低新鲜事物。

出处:宋 刘恕《自讼》:“泥古非今,不达时变,疑滞少断,劳而无功。”  

31、混为一谈  hùn wéi yī tán

释义:混为一谈  混:搀杂。把不同的事物或人混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

出处:唐 韩愈《平淮西碑》:“万口和附,并为一谈。”  

32、狂妄自大  kuáng wàng zì dà

释义:狂妄自大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旧唐书 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33、百无一是  bǎi wú yī shì

释义:百无一是  是:对的;正确的。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

出处:宋·袁采《袁氏世范》:“至于百无一是,且朝夕以此相临,极为难处。”  

34、相提并论  xiāng tí bìng lùn

释义:相提并论  相提:相比;相对照;并:一起;并列;论:谈论;对待。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35、等量齐观  děng liàng qí guān

释义:等量齐观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出处: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36、等闲视之  děng xián shì zhī

释义:等闲视之  等闲:无关紧要;之:它。把它看得无关紧要;不加重视。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37、轻而易举  qīng ér yì jǔ

释义:轻而易举  轻:轻松;举:向上托。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出处:《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 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38、青红皂白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青红皂白  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39、颂古非今  sòng gǔ fēi jīn

释义:颂古非今  颂:颂扬;非:非难;反对;今:现代。颂扬古代的;非难和反对现代的。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40、鹿死谁手  lù sǐ shuí shǒu

释义:鹿死谁手  鹿:猎取的对象。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

出处:《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