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听得清楚的四字词语(形容听得清看的清的成语)(16个))

形容听得清楚的四字词语(形容听得清看的清的成语):不知不觉,光明正大,历历可辨,发瞽振聋,发聋振聩,如雷贯耳,振聋发聩,耳习目染,耳听八方,耳听心受,耳熟能详,耳聪目明,耳闻则诵,发瞽披聋,清明在躬,发皇耳目。

1、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

释义: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2、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释义: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3、历历可辨  lì lì kě biàn

释义:历历可辨  历历:分明,清楚。可以清晰地辨别清楚。

出处:唐·张读《宣室志·韩生》:“圉人因寻马踪,以天雨新霁,历历可辨。”  

4、发瞽振聋  fā gǔ zhèn lóng

释义:发瞽振聋  发:开启;瞽:盲人;振:振动;聋:耳聋。使盲人也能看见,使聋人也听得见。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出处:汉·枚乘《七发》:“当时之是,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佉起蹙,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  

5、发聋振聩  fā lóng zhèn kuì

释义:发聋振聩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也能听到。发:开启;振:振动;聩:耳聋。比喻言论文章等唤醒麻木糊涂的;给人以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出处:清 蕊珠旧史《京尘杂录 厂年玉笋志》:“如洛钟之应铜山,蒲牢夜半鸣,足以~。”  

6、如雷贯耳  rú léi guàn ěr

释义:如雷贯耳  贯:穿透。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久闻元帅大名,如雷贯耳。”  

7、振聋发聩  zhèn lóng fā kuì

释义:振聋发聩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8、耳习目染  ěr xí mù rǎn

释义:耳习目染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9、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耳听八方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10、耳听心受  ěr tīng xīn shòu

释义:耳听心受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11、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耳熟能详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出处: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12、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释义:耳聪目明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出处: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13、耳闻则诵  ěr wén zé sòng

释义:耳闻则诵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14、发瞽披聋  fa gu pi long

释义:发瞽披聋  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汉枚乘《七发》:“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15、清明在躬  qīng míng zài gōng

释义:清明在躬  清明:指人的神志很清醒;躬:指自身。形容人的心地光明正大,头脑清晰明辨。

出处:《礼记·孔子闲居》:"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有开必先。"  

16、发皇耳目  fā huáng ěr mù

释义:发皇耳目  发皇:启发。开阔视听,扩大见闻。

出处:战国·楚·宋玉《风赋》:"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汉·枚乘《七发》:"分决狐疑,发皇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