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和第四个字是数字的词语(第二和第四是数字的成语)(40个))

第二和第四个字是数字的词语(第二和第四是数字的成语):丁一卯二,三三两两,三三五五,不三不四,举一反三,举十知九,九九归一,人一己百,低三下四,倒三颠四,偶一为之,划一不二,夹七夹八,寡二少双,差三错四,巴三览四,惩一儆百,成千成万,拉三扯四,拔十得五,拿三搬四,挂一漏万,挑三拣四,挨三顶五,接二连三,推三阻四,攒三聚五,数一数二,杀一儆百,横七竖八,欺三瞒四,独一无二,说一不二,说千说万,说千道万,调三斡四,调三窝四,颠三倒四,骈四俪六,人千人万。

1、丁一卯二  dīng yī mǎo èr

释义:丁一卯二  丁:通“钉”,这里指榫头;卯: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丁卯合位,一丝不差。形容确实、牢靠。

出处: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要说个丁一卯二,不许你差三错四。”  

2、三三两两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释义: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3、三三五五  sān sān wǔ wǔ

释义: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4、不三不四  bù sān bù sì

释义:不三不四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5、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

释义:举一反三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举十知九  jǔ shí zhī jiǔ

释义:举十知九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出处: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7、九九归一  jiǔ jiǔ guī yī

释义: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出处:秦兆阳《回答》:“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虽说有点霸道,九九归一,也是生活逼的。”  

8、人一己百  rén yī jǐ bǎi

释义:人一己百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9、低三下四  dī sān xià sì

释义:低三下四  指地位、工作等很卑下;低人一等。也指神态恭顺卑屈。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10、倒三颠四  dǎo sān diān sì

释义: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11、偶一为之  ǒu yī wéi zhī

释义:偶一为之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出处: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12、划一不二  huà yī bù èr

释义:划一不二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新嫂嫂连忙改口道:‘魏老格人倒是划一不二格。’”  

13、夹七夹八  jiā qī jiā bā

释义:夹七夹八  指说话东拉西扯,混杂不清。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朱世远原有怕婆之病,凭他夹七夹八,自骂自止,并不敢开言。”  

14、寡二少双  guǎ èr shǎo shuāng

释义:寡二少双  寡:少。很少有第二个。形容极其突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吾丘寿王传》:“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  

15、差三错四  chā sān cuò sì

释义: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

出处: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三错四。”  

16、巴三览四  bā sān lǎn sì

释义: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出处: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17、惩一儆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释义:惩一儆百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18、成千成万  chéng qiān chéng wàn

释义:成千成万  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叶圣陶《小病》:“倘若在广大的都城里,聚集了成千成万的听众,教伊当众唱出这很好的歌,该会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  

19、拉三扯四  lā sān chě sì

释义:拉三扯四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  

20、拔十得五  bá shí dé wǔ

释义: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 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21、拿三搬四  ná sān bān sì

释义: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从调派。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倘或那件孔雀褂子襟再烧了窟窿,你去了,谁能以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搬四的。”  

22、挂一漏万  guà yī lòu wàn

释义:挂一漏万  只说到一点;漏掉极多。形容列举不全;漏掉极多。

出处:唐 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23、挑三拣四  tiāo sān jiǎn sì

释义: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24、挨三顶五  āi sān dǐng wǔ

释义:挨三顶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  

25、接二连三  jiē èr lián sān

释义: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26、推三阻四  tuī sān zǔ sì

释义: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出处: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  

27、攒三聚五  cuán sān jù wǔ

释义:攒三聚五  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  

28、数一数二  shǔ yī shǔ èr

释义:数一数二  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形容突出。

出处:元 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此乃金陵数一数二的歌者,与学士递一杯。”  

29、杀一儆百  shā yī jǐng bǎi

释义:杀一儆百  儆: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30、横七竖八  héng qī shù bā

释义: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31、欺三瞒四  qī sān mán sì

释义: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32、独一无二  dú yī wú èr

释义:独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形容非常突出。

出处:宋 延寿《宗镜录》第31卷:“独一无二,即真解脱。”  

33、说一不二  shuō yī bù èr

释义:说一不二  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34、说千说万  shuō qiān shuō wàn

释义:说千说万  说了许许多多的话。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今人解《易》……说千说万,与《易》全不相干。”  

35、说千道万  shuō qiān dào wàn

释义:说千道万  道:说。指各种各样的说法。后用来形容话说的很多。亦作“说一千道一万”。

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我不管别人说千道万,大主意我自己拿,哪怕只活一天,这一天,是我的。”  

36、调三斡四  diào sān wò sì

释义:调三斡四  挑拨是非。

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37、调三窝四  tiáo sān wō sì

释义:调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38、颠三倒四  diān sān dǎo sì

释义:颠三倒四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  

39、骈四俪六  pián sì lì liù

释义:骈四俪六  骈体文每句四字、六字排比对偶。

出处:唐 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40、人千人万  rén qiān rén wàn

释义:人千人万  形容人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八:"侍者看了一回,人千人万,乱滚滚的。"